TTO方法訪問測試
昨天測試兩位同學
主要採用西班牙Badia等人(2001)的訪問程序
主要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個部份利用EQ-5D分類系統請受訪者自填目前健康狀況並在EQ-VAS量尺上標示出目前整體的健康狀態。然後給予受訪者13張健康狀態卡片請其依據其喜好排序,再從中排入「死亡」,並可重新調整排序。第二部分則為TTO的部份訪員自填。第三部份則為社會人口統計學資料等。
訪問時間:第一位花費58分鐘,第二位花費33分鐘。
訪問過程產生的問題:
(1)訪問過程中必須請受訪者排序時注意描述的健康狀態在五個面向上的變化差異(如無法、有些、沒有等)以及兩種欲比較之健康狀態的時間變化(如過程中利用死亡 vs. 處在A健康狀態10年讓受訪者判別該狀態對他而言是「較死亡為佳」或是「較死亡為差」,若選擇為前者即詢問受訪者會選擇處於甲完全健康5年或處在乙健康狀態10年,若選擇乙健康狀態十年,則改問他會選擇處於甲完全健康狀態6年或處於乙健康狀態10年,以此類推),讓受訪者可以感受到狀態甲與狀態乙在時間比較上之改變。
(2)健康狀態釋義問題:如「無意識」的定義,由於EQ-5D分類系統僅將健康狀態程度分為三類,如『沒有疼痛或不舒服』、『中度疼痛或不舒服』及『極度疼痛或不舒服』,當受訪者認為只有輕微疼痛或不舒服時,請受訪者依據目前感覺選擇最符合的答案。
(3)同學B的訪問中發現在兩個選擇中一為處在「沒有四處走動的問題、沒有照顧自己的問題、有些從事日常活動方面的問題、沒有疼痛或不舒服、沒有焦慮或沮喪」的健康狀態 (B)10年直到死亡與完全健康(A)5年.、6年以此類推至第10年然後死亡,他都認為B的健康狀態較處於完全健康A的狀態生活較為有趣,但若就訪問稿的程序顯示應該重複詢問直到「= 符號填入」或 ‘x’ (選擇B) 與 ‘v’ (選擇A)相鄰,但就同學B的回答從第五年後直到10年量尺的標記皆為 ‘x’,如此一來這題顯然無法結束,解決方式為仍持續訪問至第10年,忠實紀錄受訪者的回答後進入下一題。
(5) 訪問時間長短取決於受訪者對選擇間的猶豫程度,越是無法決策,時間相對就越長,為無法控制之因素。
主要採用西班牙Badia等人(2001)的訪問程序
主要分成三個部份
第一個部份利用EQ-5D分類系統請受訪者自填目前健康狀況並在EQ-VAS量尺上標示出目前整體的健康狀態。然後給予受訪者13張健康狀態卡片請其依據其喜好排序,再從中排入「死亡」,並可重新調整排序。第二部分則為TTO的部份訪員自填。第三部份則為社會人口統計學資料等。
訪問時間:第一位花費58分鐘,第二位花費33分鐘。
訪問過程產生的問題:
(1)訪問過程中必須請受訪者排序時注意描述的健康狀態在五個面向上的變化差異(如無法、有些、沒有等)以及兩種欲比較之健康狀態的時間變化(如過程中利用死亡 vs. 處在A健康狀態10年讓受訪者判別該狀態對他而言是「較死亡為佳」或是「較死亡為差」,若選擇為前者即詢問受訪者會選擇處於甲完全健康5年或處在乙健康狀態10年,若選擇乙健康狀態十年,則改問他會選擇處於甲完全健康狀態6年或處於乙健康狀態10年,以此類推),讓受訪者可以感受到狀態甲與狀態乙在時間比較上之改變。
(2)健康狀態釋義問題:如「無意識」的定義,由於EQ-5D分類系統僅將健康狀態程度分為三類,如『沒有疼痛或不舒服』、『中度疼痛或不舒服』及『極度疼痛或不舒服』,當受訪者認為只有輕微疼痛或不舒服時,請受訪者依據目前感覺選擇最符合的答案。
(3)同學B的訪問中發現在兩個選擇中一為處在「沒有四處走動的問題、沒有照顧自己的問題、有些從事日常活動方面的問題、沒有疼痛或不舒服、沒有焦慮或沮喪」的健康狀態 (B)10年直到死亡與完全健康(A)5年.、6年以此類推至第10年然後死亡,他都認為B的健康狀態較處於完全健康A的狀態生活較為有趣,但若就訪問稿的程序顯示應該重複詢問直到「= 符號填入」或 ‘x’ (選擇B) 與 ‘v’ (選擇A)相鄰,但就同學B的回答從第五年後直到10年量尺的標記皆為 ‘x’,如此一來這題顯然無法結束,解決方式為仍持續訪問至第10年,忠實紀錄受訪者的回答後進入下一題。
(5) 訪問時間長短取決於受訪者對選擇間的猶豫程度,越是無法決策,時間相對就越長,為無法控制之因素。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